月经是女性特别的生理现象。月经周期不仅反映了女性生殖器官的变化,还反映了与生殖功能有关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变化。在月经周期中,性激素和垂体促性腺激素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,通过一定的神经机制影响女性的心理活动和行为,引起一些情绪的变化。当然,情绪变化和压力也会影响生殖激素水平,并导致排卵控制和周期紊乱。
众所周知,很多女性在月经周期,尤其是月经前和月经期间,会出现情绪波动,表现得非常沮丧、抑郁或易怒。主要表现为烦躁、焦虑、易怒、乏力、头痛、乳房胀痛、腹胀、水肿等。
那么情绪波动的原因是什么呢?
从生物学角度来说,显然涉及到月经周期固有的性激素波动。抑郁症常见于经前期、更年期、产后和服用避孕药的女性。看来性激素和抑郁症之间肯定有某种联系。例如,一些人研究了使用口服避孕药控制激素水平时的情绪波动,并将受试者分为3组:
(1)我过去和现在都没有服用口服避孕药。
(2)服用复方口服避孕药(提供稳定高剂量的雌孕激素)。
(3)顺序服用避孕药(前15天服用雌激素,后5天服用雌孕激素复方片,模拟自然周期,但激素处于较高水平)。
然后观察这些女性在月经第4、10、16天和月经前第2天的心情。结果显示,非药物治疗组妇女的焦虑、易怒和敌对行为在月经周期中发生了统计学变化。连续服用药片的女性也有类似的发现;而服用复方避孕药的妇女情绪、敌对行为、焦虑情绪无明显变化。因此,这项研究表明,当女性的性激素水平恒定时,她们的情绪是稳定的。
另有研究者认为,情绪波动与文化素养和社会环境因素有关。由于传统习俗的长期影响,女性认为月经前必然会产生焦虑,这是女性受到文化挤压的结果。她们总是期待月经前的焦虑和抑郁。
当然,关于情绪和激素水平的关系,还有很多其他的证据。比如痛经女性心理发育可能不成熟,表现为神经质人格。70%-80%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都有情绪障碍和性问题,这都是由于紧张可促进自主神经系统的异常活动,进而引起血管改变和大出血。假孕是比较典型的例子。婚后多年未怀孕的女性,在确信自己怀孕的情况下,可以看到闭经、乳房肿胀和类似怀孕的早孕反应。这种现象是雌激素的变化因素造成的,更多的是渴望怀孕和害怕怀孕的矛盾心理造成的。子宫内膜切片或阴道涂片研究发现,经前焦虑患者在月经前一周内雌激素量增加,孕激素量减少。经前期抑郁症患者孕酮略低。
看来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都有一定的作用。激素等生理因素有一定影响,文化、社会、环境因素放大了这种影响。两者可以互相影响,互相促进,于是出现了部分女性的抑郁症。
如果女性朋友还有疑问,可点击在线咨询,与在线客服一对一交流,获取更多详细信息。